伴随着国内物流业的逐步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物流装备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一批企业在对国际先进物流技术的引进、吸收过程中,走上了自主研发和创新之路,在各自领域内迅速发展壮大,树立了品牌形象。这些企业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特点与技术进化路径。
伴随着国内物流业的逐步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物流装备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一批企业在对国际先进物流技术的引进、吸收过程中,走上了自主研发和创新之路,在各自领域内迅速发展壮大,树立了品牌形象。这些企业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特点与技术进化路径。而研究这些企业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现代物流业,探寻物流装备行业发展规律,促进更多的企业认清发展方向并更上一层楼。
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年前的萌芽阶段;2001——2008年的起步阶段,2009年之后的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中国物流装备业的萌芽阶段是一个长期缓慢孕育发展的过程:1958年第一台叉车下线可以算作中国物流装备业从无到有的开始,70年代我国建成第一座自动化立体库,但并未进入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应用阶段,直到1995年前后,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才真正开始成长。
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市场经济逐步走上正轨,市场竞争环境向好,特别是在1999年到2001年间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程度,促使企业开始重视物流体系建设。2001年3月,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涉及物流的诸多部门联合制定的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文件,显示了政府主管部门对现代物流的关注与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意向。此举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加快发展。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加强,中国物流装备制造行业的基础条件逐步完善,供应链开始形成。随着物流装备市场需求的上升,这一时期国内涌现出大批物流装备制造企业,国外企业也多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随着销售额和实施项目的增加,很多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规模,树立了品牌。
发展阶段。2008年末开始的世界金融风暴,使得中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和调整。而中国经济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本身也到了一个发展的关口,随着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等各种经济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中国经济的发展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都需要调整和转型,即由粗放型发展转向精细化管理。同时,国内企业积累到了一定阶段,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开始从拓展市场转向练内功,越来越注重改善物流管理和运作。再者,随着社会化分工不断深化,供应链体系上各个企业为了与上下游企业对接,也不得不进行业务流程改造及物流体系升级。此外,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模式和商业业态的发展迅猛,只有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才能支撑其爆炸式的业务增长。这些都激活了我国物流装备市场需求。而2009年物流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无疑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加快发展,对物流装备行业更是一大利好。在需求拉动下,中国物流装备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现阶段中国物流装备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现代化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被逐渐推广,需求快速上升。近些年,一些相关专业机构对我国国内相关企业对物流装备的使用情况做过很多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无论是在生产企业的生产、仓储,流通过程的运输、配送,物流中心的包装加工、搬运装卸,各种类型的物流装备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物流各环节分工的不断细化,随着满足顾客需要为宗旨的物流服务需求增加,新型的专业化物流装备不断涌现,并逐渐普及应用。
二是客户对物流装备企业的选择由单纯关注产品价格进化到对整体服务能力进行考量。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物流装备产品的质量成为客户选择供应商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则是服务可靠性和价格。更重要的是,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不断加深,认为物流不是简单的储存、运输等过程,而是集现代管理方法、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将储存、运输、配送等多个功能集于一体,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出对物流系统整体改造的需求。这也是近几年物流系统集成商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由于市场前景看好,进入物流装备制造行业的企业增多,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尤其在一些工艺难度不大、进入门槛较低的低端物流装备制造上,竞争日趋激烈,使行业整体利润下降。而且,一些产品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需引起企业重视。
中国物流装备企业竞争态势分析
我国的物流装备制造行业基本上由三大势力构成——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其各自的发展特征如下:
1.国有企业:数量不多,技术力量较强,人才素质较高,多数依托于某一行业起步,逐渐积累技术力量后再拓展至其他行业领域。代表企业有: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起步于烟草行业,并在该行业物流系统建设中长期占据较大优势,现已成功进入医药、机械、金融、酒业、电力、军队等多个领域;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在邮政行业物流建设的技术能力,进入烟草、图书等更多行业;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从机械制造行业起步,在众多行业颇有斩获,尤其是冷库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在制造业物流中有较大竞争优势;而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作为我国物流装备行业技术研发与归口管理单位,进入行业较早,据有先发优势和强大的技术力量,在医药、服装等众多行业的业绩出众。
2.外资企业:少数企业在1990年代后进入中国市场试水,多数企业在2001年后直至最近3~5年才加快在中国发展,并看好市场前景。其优势在于:技术领先,拥有较高素质人才,专业经验丰富;其劣势也较为明显:运营成本较高、本土化发展慢,尤其在经营本土化方面存在瓶颈。外资企业的发展策略基本上是注重高端客户,实行“灯塔战略”,以样板项目树立品牌。随着中国市场重要性提高,很多外资企业逐渐开始本地化经营,并寻求在中国设立生产工厂,以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
3.民营企业:数量巨大的民营企业是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主体,但是由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很多企业起步艰难,技术水平不高,依靠较低的价格占领市场。目前,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缺乏自有技术,竞争力不强。只有少数定位准确的企业发展迅速,逐渐在各自的领域站稳脚跟,并通过自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经济实力的积累壮大,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
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学者哈默尔(Garhamd)在《啥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价值性,扩展性,难以模仿性。”对于物流装备企业而言,这三点表现在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和技术实力上。
1. 客户服务能力
因为物流装备不仅包含通用型设备,也包含很多专业设备和非标准设备,尤其是企业整体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涉及更多专业知识,不仅需要供应商掌握物流系统知识,还要对客户企业情况及其所处行业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因此物流系统以及物流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都需要物流装备企业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这样生产出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才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要。并且,物流装备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消费品,归属于企业的生产设备,因此其后期的维护、保养等专业服务,对于物流装备的作用发挥和客户体验都非常重要,所以物流装备企业后期服务能力也是客户非常看重的。
2. 业务拓展能力
说到业务拓展能力,既是物流装备企业本身的宣传、市场开发等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最仰仗的还是企业在相关行业的经验。由于各个行业的物流各有其特点,对物流装备的需求有所差异,客户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更有行业经验和成功案例的供应商,因此在物流装备制造行业往往出现这种情况,物流装备企业走向细分行业比较明显,每个细分行业都会出现少数几家具有明显优势的物流装备企业。
3. 技术能力
物流装备企业的技术能力体现在系统解决方案规划与实施能力、核心产品设计与生产能力等多个方面。对于技术的难以模仿性,在物流装备企业主要体现在一些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上,这个就是企业技术优势的集中体现。由于这些高精尖设备的生产往往有一些专利技术门槛和生产工艺门槛,不是任何企业都有能力生产出来的,这样就形成一些设备制造厂商的卖方市场,这类产品往往能够给企业带来比较好的利润回报。当然,物流技术也是在不断更新和进步的,企业要想保持这种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根据上面谈到的行业发展状况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我国物流装备企业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当力求专业化发展,找准定位,集中力量于熟悉的行业,做强而不求大求全;第二,企业要立足自主创新研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第三,企业要注重人才培养,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