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港口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福建港口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必须加快集装箱码头、码头堆场、深水航道、防波堤、锚地等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重点港口深水泊位的建设,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岸线资源的效益。
(一)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港口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福建港口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必须加快集装箱码头、码头堆场、深水航道、防波堤、锚地等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重点港口深水泊位的建设,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岸线资源的效益。
加快港口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因此要进一步拓宽港口融资渠道,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港口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跨国财团投资港口建设,尤其是要引入国际上已积累丰富经验的港口投资商与经营商,利用他们带来的雄厚资金、管理、技术、信息等资源和港口经营运作的宝贵经验,推动港口经营与管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实现港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
(二)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增强港口物流的发展后劲
临港工业的发展可以为港口提供充足的货运量。福建资源缺乏,市场相对狭小,而临港适合发展大进大出工业,因此福建要特别发展能够利用临港区位优势的战略性产业,如石化、建材、冶金、机械、矿石等,同时应抓住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台湾电子、机械、石化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转移,加快引进台湾大型临港工业企业落户,建设光电、信息、化纤、造船等闽台工业合作基地,做强做大福建临港工业,从而增强福建港口物流的发展后劲。
(三)完善集疏运体系,努力拓展港口腹地
当前港口物流的竞争不仅是港口本身发展条件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货流的竞争。福建必须大力加强并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密切港口与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与协调,构建以港口为枢纽的综合交通网络。应特别重视省内密集铁路网的建设,推进港铁联运,尤其要加快福州、厦门、湄洲湾三个重点港口多港区的输港铁路的建设。同时要加快出省高速公路及铁路的建设,延伸和构建西进的集疏运通道,夺回江西、湖南等周边省份的潜在腹地货流。此外还要解决集装箱运输道路收费、港口通关软环境建设、入闽铁路附加费收费等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交通建设的软件问题,加快拓展福建省的港口腹地。
(四)打造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提升港口物流服务水平
要提升福建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实力,就必须加强主枢纽港和与之相配套的中、小港口的信息化建设,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将各口岸相关执法单位和码头、船公司、货代等相关企业的数据联网共享,构筑共同的信息操作平台。此举能够利用规模效益,有效地分摊成本,为港口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搭建桥梁,从而更方便港口间的联合、协作。同时,还应积极拓宽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来挖掘更多利润源泉,开发包装、流通加工、储运、配送、免税自由贸易等物流功能,提供融资、报关、商检、货物保险、风险规避、信息交流、专业人员培训等增值服务,提高综合物流效率,以期进一步提升福建港口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
(五)整合两岸港口资源,构建环台湾海峡港口群
闽台港口分处台湾海峡东西两岸,朝发夕至,两岸港口各具优势。应从两岸实际出发,构建环台湾海峡港口群。闽台港口与其相互竞争,不如以资本为纽带,以政策为协调基础,明确各自定位,携手应对来自区域外港口的竞争。
(六)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面对当前物流人才匮乏的问题,福建首先要立足现有港口物流人才资源,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就业环境,防止人才外流。同时要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提高现有港口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加快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系统培养适应现代港口物流企业实际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此外,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